CPU体系架构-Cache

268 Visits / 0 Comments / Favorite

概述

Cache是用来对内存数据的缓存。CPU要访问的数据在Cache中有缓存,称为“命中” (Hit),反之则称为“缺失” (Miss)。CPU访问它的速度介于寄存器与内存之间(数量级的差别)。实现Cache的花费介于寄存器与内存之间。

现在 CPU 的 Cache 又被细分了几层,常见的有 L1 Cache, L2 Cache, L3 Cache,其读写延迟依次增加,实现的成本依次降低。现代系统采用从 Register ―> L1 Cache ―> L2 Cache ―> L3 Cache ―> Memory ―> Mass storage的层次结构,是为解决性能与价格矛盾所采用的折中设计。下图描述的就是CPU、Cache、内存、以及DMA之间的关系。程序的指令部分和数据部分一般分别存放在两片不同的cache中,对应指令缓存(I-Cache)和数据缓存(D-Cache)。

引入 Cache 的理论基础是程序局部性原理,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。即最近被CPU访问的数据,短期内CPU 还要访问(时间);被 CPU 访问的数据附近的数据,CPU 短期内还要访问(空间)。因此如果将刚刚访问过的数据缓存在Cache中,那下次访问时,可以直接从Cache中取,其速度可以得到数量级的提高。

Cache结构

根据Cache相联方式的不同,Cache有3类:直接相联,全相联,组相联。在这里我们只介绍组相连的Cache结构。因为组相联 Cache 则是直接相联与全相联的一个折衷,兼顾性能与价格,也是最常见,最普遍的Cache结构。首先给出组相连Cache的结构图。以harrier平台的CPU芯片BCM5836的Cache为例。

对照上面的Cache结构图,下面说明如何来说明Cache的指标。

  1. Cache的大小,也就是能够存放多少字节。一般有16KBytes,32KBytes等。例如上面的这个Cache的大小就是16KBytes。后面会说明这16KB是如何组成的。
  2. Cache有多少路?英文中,“路”表示为way。例如上面的Cache就是两路相连,分别为Way0、Way1。
  3. Cache有多少组?英文中,“组”表示为set。例如上面的Cache一共拥有512组。
  4. Cache的行大小?英文中,“行”表示为line。在上图中,行没有标示出来,行其实就是某一路的某一组,或者某一组的某一路。上面的虽然有点儿绕,其实就是看到的tag0、status、16bytes就是一行。行的大小就是16bytes。Cache的大小就是所有的这些行的大小。

现在就知道Cache的大小是如何算得:16Bytes(行大小)*2(路)*512(组)=16KBytes。

例如,在我的个人PC上,使用软件检测获得到Cache的数据如下图所示。

工作方式

下面介绍组相连Cache的工作方式。

首先看的是CPU是如何获取Cache中的数据的。 如下图所示。

假设这里是16KBytes的指令Cache(I-Cache),那么左上角32位的虚拟地址就是PC指针中的值(如果PC指针存在的话)。32位的地址在图中使用了3中颜色标记(黑色:bit0~bit3;蓝色:bit4~bit12;红色:bit13~bit31)。下面就是CPU从Cache中获取指令的过程:

  1. 匹配组。蓝色的9bit选择某一个组(一共512个组,9bit表示完);
  2. 匹配路。匹配是上一步选定的组中的哪一路。在这里,有两种选择路的方式:index类型和hit类型。
  3. 匹配tag头。将红色部分的虚拟地址(VA)转化成物理地址(PA),转化的物理地址和tag头中的匹配,那么就认为该地址处的值在Cache中存在,也就命中(hit)Cache。如果不匹配,那么就认为该指令在Cache中不存在,未命中(miss),此时就需要到内存中取指令。
  4. 匹配指令位置。通过上面三步,已经找到Cache中的某一行了。但是一行中有16个字节,应该取那一个(或者连续几个)呢?黑色的4bit来确定。

CPU和数据Cache(D-Cache)的交互基本上也是这样的。存在差别的地方时第三步,匹配tag头。对于指令Cache,不允许修改的(绝大部分情况),所以匹配到tag头,就认为Cache命中了,可以把Cache中的指令读取到CPU执行了。但是数据Cache可能被修改了(corrupt),内存中的和Cache中的不相同了,这个时候,还需要查看数据Cache是否有效(valid)。

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,上面的过程完全由硬件完成,程序员不能够操控其中的任何环节。

然后要看的是Cache和内存如何交互数据。 如下图所示。

在CPU如何获取Cache中的数据的问题中,还遗留有三个问题:第一,CPU读取Cache中的数据,没有命中(miss)应该怎么办?第二,对于数据Cache,CPU修改了某个数据的值,并把它写回到Cache中,造成Cache中的数据和内存中的数据不一致怎么办?第三,对于数据Cache,CPU修改了某个数据的值,并把它写回到Cache中,结果没有命中(miss)应该怎么办?这三个问题,就是这一段Cache和内存如何交互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首先看图中Read Data->Miss的过程,CPU读取Cache中的数据,没有命中应该怎么办?

读数据时Cache miss,实际实现中有2种策略:Read-allocate和No read-allocate(Read through)。现代的实现一般皆为Read-allocate,即:先从Cache中分配一行,后从RAM中读数据填充之,尔后将数据传给CPU。No read-allocate 则是直接从RAM取数据到CPU(不经Cache)。若非特别指出,读策略皆默认为Read-allocate。

然后看图中Write Data->Hit的过程,CPU修改数据Cache,命中,可能造成数据Cache和内存中的值不一致应该怎么办?

在写命中(store hit)时,Cache的实现亦有两种策略:Write-back和Write-through。Write-through的Cache,在 write hit时,会将数据更新到Cache和RAM。Write-back的Cache,在write hit时,则仅将数据更新到Cache且将被更新的行标为'dirty',当该行被替换时控制器才将该行数据写回到内存。对于Write-back的Cache,在连续多次写数据时可以节约总线带宽,性能要好于Write- through,但由于其缓存的数据往往是最新的,与内存中的数据多数时候是不一致的,因此需要软件来维护其一致性。

最后看图中Write Data->Miss的过程,CPU修改数据Cache,未命中,这时应该如何处理呢?

写数据时Cache miss,实现的策略和读数据时Cache miss类似,有两种:Write-allocate和No write-allocate。前者的处理方式是先分配一行,后从RAM中读数据填充之(相当于一个 read miss refill 过程),最后才将数据写入 Cache(到此,亦会根据写命中store hit进行后面的操作)。No read-allocate (Write-around)的处理方式则是绕过这一级Cache(不分配Cache line),直接将数据送到下一级Cache/Memory。有些MIPS 的实现两种写策略皆支持。

其实,上面的Cahce和内存交互是一个策略问题。一般都使用Read-allocate,Write-back,No write-allocate的策略,对于具体芯片实现,需要参考其data sheet。

未深入的技术

虚地址Cache:Cache里面的地址索引是使用物理地址索引,还是用虚地址索引?导致的问题有:错误共享问题和别名问题。

Cache在MIPS下的重影问题。

Cache实例(MIPS Cache)

对于Cache,软件能够做什么呢,程序员应该做什么呢?本节就已MIPS Cache为实例来说明其中一些常见的操作。

在上文的Cache和内存的交互描述中,有这么一段话: 对于Write-back的Cache,在连续多次写数据时可以节约总线带宽,性能要好于Write- through,但由于其缓存的数据往往是最新的,与内存中的数据多数时候是不一致的,因此需要软件来维护其一致性。 这就是程序员在编程时,需要对Cache进行操作的地方。考虑这么一种情况:

对于某片内存区域,刚开始在内存和Cache中是一致的。现在程序运行,对这篇数据进行了修改,由于Cache是Write-back类型的,修改的数据都保存在Cache中,而内存中的数据仍然是旧的数据。此时,程序启动DMA,将内存中的数据传送到外部设备。无疑,此时传送出去的数据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数据(我们想要传送出去的是通过计算,仍然保存在Cache中的新数据),这就是问题出错的地方。我们需要在完成数据计算之后,启动DMA之前,将Cache中的数据写回到(flush)到内存中。这就是所说的需要软件来维护其一致性。

当然,上面是一种很常见的需要软件参与的情况,还有很多其它类似的情况。下面我们首先来看看MIPS留给程序员的Cache接口是怎么样的。

MIPS Cache软件接口

寄存器 TagHi和TagLo用于暂存Cache行的Tag中的数据,都是32位CP0寄存器。

Cache指令 MIPS体系结构只引入了cache指令作为软件控制cache的统一接口。Cache指令的格式如下所示:

cache ops, addr

其中ops在指令中占据5位,低2位指定Cache的类型,高3位指定执行的操作。下表中列出了ops低2位指定的Cache的类型,一般我们使用到的只有一级I-Cache和D-Cache。

ops低2位 Cache的类型
00 L1 I-Cache
01 L1 D-Cache
10 L2 Cache
11 L3 Cache

下表中列出了ops高3位指定该Cache命令执行的操作

Ops高3位 执行的操作
000 Index Invalidate
001 Index Load Tag
010 Index Store Tag
011  
100 Hit Invalidate
101 Fill/Hit Writeback Invalidate
110 Hit Writeback
111 Fetch and Lock

有关MIPS Cache的软件接口,可以参考《See MIPS Run》一书的Chapter 4-How Caches Work on MIPS Processors 4.9-Programming MIPS32/64 Caches,也可以参考《The MIPS Cache Architecture》一文的Chapter 4-MIPS Cache控制接口。

初始化Cache

Cache的初始化分两步:第一步开启Cache功能,设置寄存器CP0 config 0、CP0 brcm config 0等,使能I-Cache和D-Cache功能,开启Kseg0的Cache功能。第二步初始化Cache,将未知状态的Cache行的Tag域置为0。下面的代码就是设置Tag头为0的过程。

/* Calc an address that will correspond to the last cache line  */
addu    a3, a2, a0subu    a3, a1
/* Loop through all lines, invalidating each of them */  
cache  ICACHE_INDEX_STORE_TA 0(a2)    
 /* clear tag */
bne a2, a3, 1b
addu    a2, a1

DMA操作和Cache

最后回答一下在本节开始举的那个问题,Cache和内存中的数据不一致,导致DMA需要软件参与Cache的操作。代码如下所示,如果是DMA要将内存中的数据传送到外设(DMA_TX),那么需要将Cache中的数据冲刷到内存(cacheFlush函数),保证内存中的数据是最新的数据;如果DMA将外设的数据传送到内存了,那么需要将Cache中的数据置位无效(cacheInvalidate函数),这样下次CPU取该部分数据时,就不会到cache中获取,而是获取内存中的最新数据。

void* osl_dma_map(void *dev, void va, uint size, uint direction){
if (direction == DMA_TX)
cacheFlush(DATA_CACHE, va, size);
else
cacheInvalidate(DATA_CACHEva, size);
return ((void)CACHE_DMA_VIRT_TO_PHYS(va));
}

该段代码选自网络驱动模块,DMA将网络数据包在内存和网卡之间传送。

All comments

Top